西安樓板廠混凝土知識:混凝土質量缺陷、原因及預防措施
一、混凝土質量缺陷及產生原因:
1、混凝土的麻面
麻面是結構構件表面上呈現無數的小凹點,而無鋼筋暴露的現象。它是由于模具表面粗糙、未清理干凈、隔離劑刷的不均勻、漏漿、振搗不實、氣泡未排出以及養護不好所致。
2、混凝土的露筋
露筋即鋼筋沒有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主要是由于未放墊塊或墊塊位移、鋼筋位移、結構斷面較小、鋼筋過密等使鋼筋緊貼模具,以致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夠所造成的。有時也因缺邊、掉角而露筋。
3、混凝土的蜂窩
蜂窩是混凝土表面無水泥砂漿,露出石子的深度大于5㎜但小于保護層的蜂窩狀缺陷。它主要是由配合比不準確、漿少石子多,或攪拌不勻、澆筑方法不當、振搗不合理,造成砂漿與石子分離、模具嚴重漏漿等原因產生。
4、混凝土的孔洞
孔洞系指混凝土結構內存在的孔隙,局部或全部無混凝土。它是由于骨料粒徑過大、或鋼筋配置過密造成混凝土下料中被鋼筋擋住,或混凝土流動性差,或混凝土分層離析,振搗不實,混凝土受凍,混入泥塊雜物等所致。
5、混凝土的縫隙及夾層
縫隙及夾層是施工縫處有縫隙或夾有雜物。產生原因是因施工縫處理不當以及混凝土中含有垃圾雜物所致。
6、混凝土的缺棱、掉角
缺棱、掉角是指梁、柱、板、墻以及洞口的直角邊上的混凝土局部殘損掉落。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澆筑前模具未充分潤濕,棱角處混凝土中水分被模板吸去,水化不充分使強度降低,以及拆模時棱角損環或拆模過早,拆模后保護不好也會造成棱角損環。
二、混凝土工程質量防治措施:
1、蜂窩、麻面、露筋、孔洞防治措施:
(1) 混凝土配制時計量要準確,嚴格控制水灰比,攪拌均勻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混凝土入模后,振搗要嚴格操作程序,振搗密實。
(2) 模具表面要潔凈,其上的水泥浮灰要清除掉,鋼模具要滿涂隔離劑,木模板在混凝土入模前要保持充分濕潤,模板拼縫必須嚴密,拼縫處可加設密封條,以防混凝土漏漿。
(3) 嚴格控制混凝土入模時的自由落差,當澆筑高度超過3 m 時,增設串筒、溜槽,以防混凝土產生離析現象。
(4) 鋼筋綁扎要加設墊塊,一般宜設塑料墊塊,墊塊綁扎要牢固可靠,特別是梁、柱底模及側模墊塊更要認真仔細,以防混凝土澆筑時墊塊脫落、鋼筋移位。
(5) 在框架梁柱節點等鋼筋密集處,首先要按規范及設計要求正確處理好鋼筋的下料和綁扎,留有混凝土中石子通過間隙,也可采用與混凝土同強度的細石混凝土分層澆筑,有必要時可提高細石混凝土一個強度等級,澆筑時應精心操作,認真振搗。
2、結構表面缺棱、掉角或結構發生裂縫防治措施:
(1) 做好模板及支撐系統的設計,使其具有足夠的剛度、強度和穩定性,以滿足上部荷載的需要。
(2 ) 嚴格混凝土的水灰比,使其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控制混凝土的使用時間。
(3) 澆筑完畢的混凝土在規定時間內要覆蓋澆水養護,保證混凝土表面始終處于濕潤狀態,特別是大體積混凝土由于水化熱,其內外溫差較大,澆筑后的養護工作更為重要。
(4) 嚴格控制施工荷載,適當放慢施工速度。
(5) 嚴格拆模時間,防止拆模過早,拆模時按拆模方案進行,嚴禁強撬硬別,用力過猛,損壞結構棱角。
(6) 加強成品保護,防止結構構件被碰撞而致損壞。
三、混凝土質量缺陷處理程序:
在缺陷處理過程中,首先是對缺陷狀況準確描述,由建設四方(指業主、設計、施工、監理,下同)現場確認;然后是對缺陷修補的打磨、鑿挖和清理;最后是對修補工藝、材料、修補結果進行驗收。
四、混凝土質量缺陷處理技術:
1、表面抹漿修補:
(1)對數量不多的小蜂窩、麻面、露筋、露石的混凝土表面,可用鋼絲刷或加壓水洗刷基層,再用1:2~1:2.5的水泥砂漿填滿抹平,抹漿初凝后要加強養護。
(2)當表面裂縫較細,數量不多時,可將裂縫用水沖并用水泥漿抹補;對寬度和深度較大的裂縫應將裂縫附近的混凝土表面鑿毛或沿裂縫方向鑿成深為15~20mm,寬為100~200mm的V形凹槽,掃凈并灑水潤濕,先用水泥漿刷第一層,然后用1:2~1:2.5的水泥砂漿涂抹2~3層,總厚控制在10~20mm左右,并壓實抹光。
2、細石混凝土填補:
(1)當蜂窩比較嚴重或露筋較深時,應按其全部深度鑿去薄弱的混凝土和個別突出的骨料顆粒,然后用鋼絲刷或加壓水洗刷表面,再用比原混凝土等級提高一級的細骨料混凝土填補并仔細搗實。
(2)對于孔洞,可在舊混凝土表面采用處理施工縫的方法處理:將孔洞處不密實的混凝土突出的石子剔除,并鑿成斜面避免死角;然后用水沖洗或用鋼絲刷子清刷,充分潤濕后,澆筑比原混凝土強度等級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細石混凝土的水灰比宜在0.5以內,并可摻入適量混凝土膨脹劑,分層搗實并認真做好養護工作。
五、混凝土質量缺陷處理效果檢查
主要通過目檢、錘擊、拉拔檢測進行表面檢查;內部通過打檢查孔取芯、壓水、無損檢測等手段進行檢查,達到質量標準后方可驗收。不給工程留下任何隱患。